聯合報╱詹偉雄 2011.08.29
賈伯斯辭去蘋果公司執行長職務,是一個時代的結束,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。
先說那個「結束的時代」。從知識史的角度觀察,我們可以說二十世紀是一個「理性化管理者」的世紀。彼時人人相信:企業領導人運用「合乎目的之理性」(胡適所說「要怎麼收穫,先那麼栽」),來決定企業的計畫、策略與組織的形式,是創造差異化績效最有效的方法,「MBA」便是在這個信念下發展出來的學門。事實上,我們也可以說:現代管理學基本上是照著一個人的模子,量身打造出來的,那個人就是二○至五○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史隆(Alfred P. Sloan)。
一九二三年史隆接掌通用汽車之時,這家車廠已奄奄一息,市場占有率不到五分之一,而對手福特汽車則超過六成。史隆透過一系列「理性化」創舉,八年內就超越福特,並在五○年代讓通用成為「地表最大製造業」。這些創舉包括:將公司依照機能別進行分工(這是現代「部門制」組織的濫觴),將公司的產品依照目標消費者進行「品牌傘」式分工(雪佛蘭車款賣一般消費者、凱迪拉克賣大老闆)。
面對草莽一片的江湖,「理性化」很快就創造出重大差異,而且因為「理性化」往往造就「制度化」,更能抵抗時間的折磨,上世紀傑出企管書《基業長青》(Built to Last)的兩位作者就以「造鐘人」的永恆,來諷喻「報時者」的璀璨與短命,間接證成商管知識的有效性。
賈伯斯兩度創業蘋果(一九七六與一九九七),都不是要當個「造鐘人」。第一次創業,是因為他想作出一台人們「可以排版自己文字作品的機器」(大學中的「書法課」讓他體會到文化美感的衝擊),這部最終命名為「麥金塔」的電腦,決定了世人後續使用視窗與滑鼠的標準人機互動模式。第二次創業,賈伯斯以「i」為名,發展一系列突破既有工業規格的科技產品,由今日的後見之明看去,他對創造事物的熱情遠大於獲利的熱情,搜尋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的蘋果專利名單,從iPod、iPhone到iPad,賈伯斯總共在三一三個品項上擔任主要或共同專利人,相比之下,微軟的比爾‧蓋茲只有九項,Google的佩吉與布林則只有略多過一打的專利。
二○○一年九月,賈伯斯發表第一代iPod之前,蘋果公司總市值五四‧四億美金(微軟是二七六四憶),上周他宣布辭職的當下,蘋果總市值已來到三五四七億美金(微軟則滑落至二五二九億),這將近七十倍的漲幅,我們可看成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:「傳記式創業家」年代的到來——創業家依據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,來抉擇何種產品、人才、策略與組織,正因如此,「基業長青」可能不再是這世紀的顯學,「如何激情燃燒,再急流勇退」,反而是發達社會裡商人渴求的新學問。
這樣的轉折不是因為「理性化」不重要,而是「理性化」太多了(想想MBA有多普及),多到無法創造出差異——不就是鴻海、緯創、仁寶、廣達、和碩聯合爭相提供相似的「高度理性化」製造能力,蘋果產品才得有今日霹靂售價嗎?但也正因「陽光、空氣、花和水」遍地都是,今日的「傳記式創業家」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機會,「傳記開始成為最重大差異」的新年代,已被「以Beatles樂迷身分發明iPod」的賈伯斯,一把撞開了……。
(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)
留言列表